第148章 立身【一更,求订阅】_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
笔趣阁 > 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> 第148章 立身【一更,求订阅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48章 立身【一更,求订阅】

  第148章立身【一更,求订阅】

  白起因为“涂水之战”被封为武安君的事情传回国内,几乎所有的武将都在反对。

  就连白起本人也反对此事。

  在秦国士卒的心中,在秦国“士”的心中,武安君的爵位封号至高无上,白起自认为自己还未曾有当年武安君陈瞻的功劳,因此不敢接受这个封号以及爵位。

  司马错、赢疾两人也都纷纷上书,请求嬴稷能够更改自己的想法。

  章台宫中

  嬴稷看着一封封奏疏,眼睛中闪过一抹阴沉之色,他其实也不是很想要封白起为武安君,他其实只是想要试探一下而已。

  试探“陈氏”在秦国内部的影响到底有多深。

  如今却是看出来了。

  连“武安君”的封号,都因为“陈氏”而变得荣耀无比了么?

  他能够清晰的看出国人甚至是白起都是真心诚意的觉着,武安君的封号至高无上,白起甚至已经因为诚惶诚恐,而连续上书了四五道密信了。

  嬴稷闭上了眼睛。

  他的脑海中带着些许思索,之后脸上的笑容再度消失。

  如今还不是去除陈氏的好时机。

  “战国大魔王”的威名还未曾远扬,不说六国了,就算是国内对于嬴稷的威名也没有几个是非常认可的,这是需要时间一点点积累的。

  若是将时间往后推迟三十年,那么嬴稷说要封谁为武安君,谁就是武安君。

  他想要做什么,就可以做什么。

  他的话没有人可以反驳,甚至没有人敢开口质疑,无论是当着嬴稷的面还是背着嬴稷,在嬴稷身后说这些。

  “传寡人诏令。”

  嬴稷闭上眼眸,说出了一段话语。

  范府

  范雎坐在家中脸上带着焦虑之色,他是一个聪明人,也是一个多疑敏感的人。

  虽然没有如同历史上那样受到魏相的猜忌而受到诸多磨难,但他依旧是一个发自骨子里的“睚眦必报”之人,因此在他的眼睛中,这世上的人多数都是与他一样的睚眦必报。

  孟尝君田文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么?

  范雎不知道。

  太师陈守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么?看着像是一个好脾气的人,但范雎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能够以德报怨的人存在。

  而如今,他因为一个小小的门房就得罪了两个人。

  这两个人的权势并不比他差,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讲,比他的权势还要更盛。

  因为宫中已经传来诏令,令孟尝君田文为右相。

  这是自从右相这个位置出现之后,第一次有除却陈氏之外的人担任这个位置,这不由得让范雎更加害怕了。

  他开始日夜担忧,担忧来自孟尝君的报复。

  当然——

  他没有等到孟尝君的报复,或者说还没有等到孟尝君的报复之前,先等到了来自“陈氏”的报复。

  或者说不是陈氏主动的报复。

  不知为何,范府门房对陈氏不敬、对武安君陈瞻、文安君陈慎、安国君陈野不敬的消息传了出去,整个咸阳城闹得人尽皆知。

  这座以往平静的城市第一次热闹了起来。

  却是沸腾的愤怒。

  从不知道哪一天开始,范府的人出门都会被斜眼以待,经常给范府送菜肴的人也开口婉拒,表示自己生病,不能继续做这一桩生意了。

  范雎能够明显的感觉到,咸阳城的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。

  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
  咸阳城以及朝堂中“陈氏”“学宫”这两脉的官员们对待范雎的态度,自然影响到了整个朝堂对待范雎的态度。

  范雎更加害怕了。

  于是,他一边处理朝堂的政务,一边等待着来自君王的反应。

  他想知道,君王会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想法。

  太师府

  这里是陈野往昔的居所,自陈野入了咸阳城,从商君府出来之后,便一直居住在这里,后来从司寇府变成了相府,变成了安国君府,又到了陈慎的手中变成了文安君府。

  陈慎离开后便成了武安君府,陈瞻离去后这里成了太师府。

  陈守坐在院落中,看着面前的书简,脸上带着无奈之色,他能够感受到对面范雎的焦虑,但他有些不理解,为何咸阳城中这一次的风雨突然闹得这么大?

  这不符合常理。

  也不应当。

  他放下手中的书简,轻轻的敲打着桌子,轻声叹道:“看来,王上还是对陈氏不放心啊。”

  陈守有些无奈的叹气。

  能够在咸阳城中推动这些事情发展的人,除却那高高在上的秦王之外,还能有什么人呢?没有了。

  陈守看向遥远的东方,似乎穿过一层层的云雾看到了那云雾后面的官渡,像是看到了官渡中生活着的兄长等人一样。

  他不再叹气,只是低声喃喃自语:“幸好啊,陈氏已然离开了咸阳城。”

  “即便王上想要做什么,也不会将事情做的太过。”

  如今的咸阳城中,陈氏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,其余的子弟尽皆是回到了官渡封地中。

  昭襄王十五年的春天在一件件的事情中如约来到了这一片大地上,而开了春之后,官渡陈氏陈慎所开办的“学校”便开始招收学生了。

  这是如同当年“孔丘”一般的私学。

  在孔丘之前,几乎没有人大规模的开创私学,即便是招收学生,也是如同挑选孩子一样,仅仅是收下几个学生,以为自己传承“衣钵”和学业。

  在孔丘之后私学才逐渐的变得多了起来。

  当然了,孔丘的私学虽然并不限制学生的出身,更是招揽了三千名弟子,但他的精力显然是没有那么多的。

  他每年都会在某些固定的时候,开坛讲学。

  就是“公开课”的意思。

  而在其余的时候,大多数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人才能够得到孔子的教导,并且见到孔子本人,提出自己的疑问。

  这些人要么是天资十分聪颖,要么是身份十分显贵,要么则是在“仁义”上有自己独特的表现。

  至于其他的人,便是这些人“代师”教导。

  所以孔子传言的三千弟子中,真正被孔子教导的人大多数都出现在了《论语》中,其余的只能算是他事实上的徒子徒孙罢了。

  而陈慎所开创的私学,与孔丘又有一些不同。

  他固定在每天讲学“两个时辰”,这个讲学具都是“开坛”一般的公开讲授,下午则是会抽出一个时辰来为他的“弟子”解惑,而他的“解惑”也出乎了人们的预料。

  陈慎的解惑是令弟子将大多数人的困惑不解整理出来,而后针对这个“困惑”解惑,以此引导。

  这依旧是针对大部分弟子的“开坛”。

  至于一对一的弟子,陈慎虽然比之孔丘年轻力壮一些,但也依旧有些顾及不暇。

  所以也只是挑选出来一部分,跟随在他的身边。

  说是弟子,更像是“侍者”。

  当然了,这个时代中的老师与弟子的关系,很多时候也的的确确像是“被侍奉者”和“侍者”,学子们为了求学,是愿意把自己当成是侍奉人的人的。

  这是因为这个时代知识宝贵,不能轻易得到所产生的特殊效果。

  而陈慎在教导这些人的时候十分坦诚的告诉他们,自己也仅仅只是学习到了自己父亲陈野的些许智慧罢了。

  他在为自己的父亲扬名。

  而当陈慎所教导的弟子被允许离开他的身边,前往各国任职的时候,人们才恍然之间发现,这些弟子中所诞生的贤才竟然如此之多。

  十个里面,竟然有七八个都是贤才之人,可以直接任命为官,治理一方。

  这个事情不仅仅是秦王嬴稷发现了,天下其余六国的国君也都发现了,因为陈慎并没有限制不招收其余国家的弟子,这些人在学成后,虽然心中抱有一丝愧疚,但更大的“大义”让他们只能忽略这一丝的愧疚。

  那个大义叫做“家国”。

  秦王并没有因为陈慎的做法而生气,只是更加开心的感慨陈慎的贤德。

  至于是否真心,这倒是让人有些不清楚了。

  而经过涂水之战后,五国的合盟也是变得十分松散,他们好似是不想要继续合盟伐秦了。

  燕国名将乐毅更是在公开场合表示,他在战前的“重病”绝非是偶然,一定是有人陷害他,这个陷害他的人一定是得到了某位王的允许。

  这个说法得到了燕昭王的认可。

  昭襄王十五年的夏天,在暴雨声中,秦王嬴稷收到了这一年的第一个好消息。

  燕王公开表明退出五国合盟,不再插手中原的事情了。

  在这个消息之后,齐国似乎也认识到了自己如今的国力和之前大不一样了,所以也宣布退出了五国合盟,他们在专心的发展自己的势力。

  毕竟,在此任齐王之前,齐国一直处于一流的强大地位。

  虽然比起来秦国差了一些,但不应该与燕国、赵国都拉开了距离才对

  五国合盟,彻底的破裂了。

  楚国,都城。

  楚顷襄王脸上带着得意之色,他看着身旁的黄歇笑着说道:“春申君啊,你瞧,我父亲以及我当初的做法是不是十分的正确?”

  他的脸上带着嘲讽:“除非有灭顶之灾,亦或者秦国真正的开启吞并六国的进程,否则所谓的“合盟”便是一戳便破的东西,是不可能巩固的。”

  “涂水之战失利后,虽然五国并没有损失城池,可却被迫为了求和而给秦国送去了大量的钱财金银。”

  “五国在这一场战争中即便没有损失太多的士兵,但一直输给秦国给他们士卒带来的恐惧却是比死亡更加可怕,日后他们的士卒真的还有胆子敢反抗秦国么?”

  黄歇略微犹豫,只是说道:“可楚国还有多少城池可以割让呢?”

  他的神色忧愁:“秦王的寿数大多短暂——上一任秦王活的时间已经够长了,但也仅仅是活了近三十多年的光阴。”

  “如今已然是昭襄王十五年了。”

  “这位秦王还能够活多久?”

  “待到这位秦王崩殂,盟约自然而然的就结束了,届时楚国想要怎么办呢?”

  楚顷襄王脸上带着诧异的神色,他看着黄歇说道:“用些许城池,换取二十年的和平时光,难道不好么?”

  他笑着说道:“下一任秦王即位的事情,那便是等到下一任秦王即位的时候再说吧。”

  “再用一些城池换取一二十年的和平,也依旧值得。”

  楚顷襄王并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,相反,在他与春申君黄歇的经营下,楚国的势力正在逐渐的恢复,但因为楚国是一个“小邦周”的缘故,所以楚国想要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十分困难。

  可车辙已经被改变了。

  秦楚之间并没有不可化解的仇恨,就像是寻常的两个国家一样。

  在历史的长河中,秦楚的车辙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,因为楚怀王没有死在秦国,更不是因为秦王嬴稷的威胁而在逃跑的时候死的,张仪也没有用口空白话化解楚国与他国的合盟,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。

  没有把楚国当成傻子来耍。

  所以秦楚之间的不可化解的仇恨,在一开始就没有出现。

  而这样的情况下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的宣言是否还会出现?

  这是一个问题。

  咸阳城

  一直焦急等待着结局的范雎,终于等到了他想要等待的东西。

  秦王嬴稷下诏,赐死那位多嘴多舌的门房。

  而且是公开下诏,没有给范雎一点脸面,像是根本不在意范雎一样。

  这与历史上的君臣相合同样不同,范雎在听到诏书的时候,心中的焦虑更重了。

  他开始思考,秦王是否会如同赐死门房一样,将自己也赐死?

  前所未有的恐惧开始在他的心中萌发,而后覆盖住了他整个人,让他不由自主的颤抖。

  哪怕他的心里在安抚自己,自己与门房是不一样的。

  官渡

  陈慎坐在家中,一边翻阅着自己整理的典籍,一边叹了口气,脸上带着从容之色:“终于将父亲这么多年的思想整理出来了!”

  《陈子语录》更像是一本不成熟的著作,只是为了给陈野扬名。

  他如今所编著的《法经》才是他为父亲准备的“著作”。

  如《道德经》《论语》《墨子》一般的著作。

  某处山野之间。

  陈安打了个哈欠,看了一眼身旁的两个小豆丁无奈的叹气:“你们两个,能不能不要这么烦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g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g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