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0章 伐国之战,今日而起【二更,求_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
笔趣阁 > 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> 第190章 伐国之战,今日而起【二更,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90章 伐国之战,今日而起【二更,求

 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,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,感谢您的支持

  第190章伐国之战,今日而起【二更,求订阅】

  嬴政在得知“陈学”以及“郑国”到来的时候,心情是十分激动的,他万万没有想到陈氏中人还会入朝为官。

  “老师,陈学先生擅长何事?”

  嬴政搓了搓手,甚至准备将“十三卿”之一的位置交给陈学了。

  陈仲无奈的扶额,他看着嬴政说道:“王上,陈学叔父所擅长的是水利之事,其余的事情恐怕他无法胜任啊。”

  叹了口气后,陈仲又说道:“叔父此次前来,只怕是为了前一段时间连绵不断大雨的事情,虽然大雨最后停止,国内的涝灾也并不算十分严重,但叔父应当是想要修建多个水利工程,以防一日再出现这样的事情吧?”

  嬴政听到这里,心中的激动略微有些平缓了。

  他沉吟了片刻后说道:“如今秦国的国力,修建水利的话,只怕.”

  陈仲不出嬴政意料的点了头:“是的,若要修建水利工程,那么伐国之战便需要暂时停止,以休养生息之姿态,而缓缓图之。”

  他笑着看向嬴政:“王上的身体,比之先王好了不少,便不必担心这个事情了。”

  陈仲言辞凿凿的说道:“王上有生之年,定然能横扫六合而一统天下,此不世之功,定然是跑不了的。”

  哪怕如今的嬴政已然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年,再有三年的时间就能加冠亲政了,陈仲也是依旧将他当成昔日那个少年人来看待的。

  那个抱着他的大腿喊着要吃糖的少年。

  陈仲的眼睛中带着些许怀念的劝诫道:“王上切勿心急,许多事情是着急不来的。”

  嬴政这才是按捺住自己内心的焦急,他如今尚且是一位少年郎,更是没有经历过历史中那些“苦难”,所以他虽然依旧聪慧,但却比原版的秦始皇嬴政多了几分少年心性。

  嬴政在章台宫中接见了陈学以及郑国,在最开始的时候,嬴政只是想见一见靖安公之子,瞧一瞧陈氏中的其他人是什么样子的。

  但当两人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理念以及才学之后,嬴政看待陈学以及郑国的时候,就不再是看“靖安公之子”、“靖安公之子的朋友”这样的态度了,而是货真价实的将两人当做“陈学”以及“郑国”来看待。

  “依照两位先生所言,此等水利修建之后,秦国应对天灾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?”

  “即便是不在灾祸之年,这些水利也能为农田等提供便利?”

  陈学微微颔首,他看着嬴政道:“启禀王上,正是如此。”

  他从怀中拿出一卷竹简:“昭襄王在世的时候,曾经令蜀中郡守李冰修建“都江堰”,而此时虽然都江堰未曾修建完成,但他所带来的好处却已经十分明显了。”

  “成都平原已然成为沃野,那里的亩产平均比其他地方多出了两三石粮食。”

  “积少成多之下,那里已然成为大秦很重要的粮仓了。”

  “哪怕是去岁的涝灾,也并未过多的影响到蜀中。”

  嬴政听着陈学的介绍,心中也是在脑海中翻阅着去岁关于蜀中的奏折,他惊讶的发现一个问题。

  蜀中去岁的灾情的确是比其他地方要小很多!

  思及至此,嬴政便直接看向了坐在那里的陈学、郑国两人,神色庄重:“那秦国水利之事,便交给两位先生了。”

  “至于官职.”

  他沉吟了片刻后,看着陈学、郑国开口:“孤便封两位为“山河使者”负责水利之事,俸禄依照十三卿之职,等阶也是如“卿”,如何?”

  陈学、郑国二人对视一眼,纷纷开口道:“臣,多谢陛下。”

  他们其实并不在乎所谓的官职,真正热爱黔首的人只想要俯首在乡间为黔首牟利。

  二人只愿这世间由水带来的“灾情”减少一些,让黔首们能够在那无情的洪水之下谋得一线生机。

  这是“赤子之心”。

  秦王政元年尚且未曾过去,来自楚国的使者就已经抵达了咸阳城。

 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,依旧是与秦王签订盟约

  只是这一次,楚王以及国内的贵族更加的机敏了,他们想要与秦王签订“十年之盟”,想着等到十年之后,若此代秦王未曾崩殂,那就再次签订“十年之盟”。

  前面两位秦王给楚国的教训太大了。

  哪怕楚国家大业大,也经不起这样的造作。

  而在楚王使者来到咸阳城的时候,章台宫中,嬴政、吕不韦、陈鲈三人坐在一起,大笑出声。

  楚国并不是都是一群笨蛋,有人看出了孝文王、庄襄王的短命大多是因为自身的缘故,而秦国经历了这样的惨痛,也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继续下去,一定会好好的看顾秦王。

  所以楚国内部有人提议,依旧是和秦王签订“一世之盟”。

  可秦国愿意么?

  秦国自然是不愿意的,因为此代秦王已经能看到一统天下的希望了。

  可秦国希望此时就拒绝楚王么?

  当然也是不希望的。

  因为此时拒绝楚国的盟约邀请,就类似于告诉楚王,我,秦国,下一个打的就是你。

  下一个是楚国么?真的不是。

  所以,陈鲈、吕不韦两人利用了朝中楚系的势力,让他们传递了一个假消息,秦王嬴政的身体和他的父亲差不多

  而且,吕不韦用重金收买了楚王以及三大家族家主身边的侍从,让他们时不时的说上一两句。

  于是便有了楚国此时要与秦王签订十年之盟的事情。

  在接见楚王使者的时候,秦王震怒,甚至朝着楚王使者问出了“你是否是在诅咒孤,觉着孤也会短命?”的怒斥之语。

  不得不说,嬴政已经初步有了秦王的威严。

  如此的斥责让那位楚王使者吓的跪伏在地上,一句话都不敢说了。

  在秦王发怒的时候,右相陈鲈、左相吕不韦两人都是竭力劝诫嬴政,而那位使者也将这份恩情记载了心里,回去的时候刻意隐瞒了一些事情。

  秦王政二年,楚王与秦王嬴政签订了十年之盟,约定十年之内两国互不进攻。

  楚王在得知这盟约已经签订了的时候,得意洋洋的开怀畅饮,甚至开了一个类似于上古纣王“酒池之宴”的宴会。

  楚国内部的贵族、臣子们在宴会上大肆欢愉,整整作乐了十几日。

  而楚国的国人却在无情的灾情中一点点的啃食着自己亲人的肉,以后者是那地上的草皮、甚至是泥土。

  不断的有楚人在祭祀中牺牲。

  一些在山野之中的村落依旧愚昧,他们认为“人殉”能够令神灵开怀,并且看到他们的苦难,满足他们的心愿。

  楚国内部两极分化,越来越严重了。

  秦王政元年便这般如同流水一样的过去了,除却陈学、郑国要修建水利的事情引起了一些讨论和波澜之外,秦国就像是安静的“鹌鹑”一样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。

  楚王、燕王、齐王这仅剩下的三位国君提着的心缓缓放了下来

  或许秦国此时已经有心无力,不能攻伐天下了呢?

  就算日后还有能力

  那是日后的事情了。

  燕王喜都已经准备将王位让给自己的儿子“太子丹”了,毕竟他是真的不想当亡国之君,当然了,如果真的燕国灭亡了,他绝对会抢着成为“燕伯”的,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和自己争抢这个位置。

  因为“太子丹”不愿成为秦的臣子。

  秦王政二年,如约而至。

  秦国内部的实力越来越强大,其余三国就好似是放在秦国嘴边的肉一样,秦国想要吃下去,但又好像吃不下去

  于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。

  贤才们早已经看出了此时天下的形势,于是便全都朝着秦国蜂拥而来。

  一个全新的国家,一个全新的朝代!

  这个时候不在秦国尚且没有一统天下的时候加入,难道还要等到秦国统一了之后再眼巴巴的苦苦哀求么

  秦王政二年春,地龙翻身,大灾。

  秦王政二年秋,地龙翻身,大灾。

  秦王政二年冬,大雪不断,雪灾严重,大厄。

  秦王政二年冬,涝灾严重,国内四郡灾情严重,民众几乎易子而食。

  这一年并不算是一个好年,一年的四个季节有三个都有严重的灾情降落,天下间流传着嬴政乃是“灾星”的言论,并且宣扬的很远,这让嬴政的心情逐渐的变差。

  秦王政三年春。

  这是秦王嬴政即将亲政的一年,也是秦王嬴政登基的第三年。

  嬴政登基的三年来,大多数时候都在处理灾情。

  而这一年的春天,秦王嬴政的心态有些崩溃了。

  因为“安国君”陈鲈,死在了这个本应该万物复苏的季节。

  在安国君陈鲈逝去的同月,甚至只是相差了两日,咸阳学宫山长“荀况”同样死在了这个春天。

  章台宫中

  嬴政几乎有些病态的看着陈仲,声音低沉:“老师,孤真的是灾星么?”

  他抹了一把泪水,此时的他尚且不是那个一统天下的秦王,只是一位在自己老师面前可怜巴巴的“弟子”。

  “他们说,是因为我的登基所以秦国才灾情不断,他们说,是因为我的登基,所以安国君和荀子才才.”

  看着泪水不断的嬴政,陈仲上前,为其将泪水拭去:“王上,生死乃正常之事,如何会有谁是灾星,影响了寿数的说法呢?”

  “您乃是秦王,当一往无前才是。”

  他笑着看向嬴政,轻声道:“今岁王上亲政,当做一些大事了。”

  “伐国之战,可再起了。”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“秦王政二年,上自登基以来,灾情不断。时有留言曰:王乃灾厄之星,天煞之源,因此秦国受灾。仲安公入宫与王言:“此乃虚妄,天行有常,如何会因王而累旁人寿数?”。于是,流言而停。——《秦书·始皇帝本纪》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g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g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